
儿时的我特别好玩,村子里的小伙伴们也和我玩的甚好,金殿、来有、金梁、红玉……似乎一刻也离不开我,他们说没有我玩的没意思
其实,我和他们在一起的作用就是放开的吹,天南海北,有的没有的,知道的不知道的,全吹
靠了喜欢读一些闲书或连环画得来的真实和不真实的信息,常常把伙伴们吹的将子虚乌有的事情当真
比如美国鬼子在越南如何;比如解放军的大炮能够打多远;再比如中国海军的潜艇怎么样钻到日本鬼子的船底下;又比如飞机如何直上直下的起落……然而,母亲却不管我的“吹技”如何,只要家里有需要到老碾上碾压的粮食或者秫秫面,甚或一点点地瓜干,一准儿把我喊去抱着沉沉的碾棍,去推那沉沉的老碾
沉默良久,我说,江老师,是不是人家觉得学校教师太少,怕你一个人照管不过来?江老师用手指梳了一下头说,不是那回事,现在全乡的村小,有几所学校还配备两个以上的教师?再说,我不是没请过人,可那些人不是身体支持不住,就是水平不够
我想了想说,听说许校长现在没教书?江老师说他早就没教了
我说,可不可以请他来?我知道这样说话是冒风险的,可能惹恼了江老师,但自从江老师迈进我家的门槛,我就想到了这句话
我希望江老师能够接纳许校长,我了解许校长,我相信只要允许他再次站上讲台,再大的困难他也能够顶过去的,要不了多久,他的腰板又会挺得笔直的
说不定,也只有讲台才能够拯救他
中央大街原名“中国大街”,于1928年改为“中央大街”沿袭至今
关于中央大街的历史,得从1898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说起
来自关内及邻省的劳工大量涌入哈尔滨,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,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,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,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
于是中东铁路工程局将沿江荒地拔给散居哈尔滨的中国人,至1900年即形成“中国大街”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
在狭窄的街道两旁是阴沟,铺上木板,铁板,供人行走,在各十字路口架着木桥,走在这条大街上的是骡马驾驭的车子
晴天尘土飞扬,雨天泥泞不堪,由于埠头区的建立,这里俄国人的铺子也多了起来,牌匾多用俄文,他们经营杂货修表等,所以虽称“中国大街”但两侧多为欧式建筑,商业也多为外国人经营犹如外国城市一般
1924年5月,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,监工,中国大街铺上了方石,顿时显得华贵起来,当时中国大街上的外国商店、药店、饭店、旅店、酒吧、舞厅不计其数,其中道里秋林分公司、马迭尔旅馆在整个远东地区也是颇有名气的
22、不管未来有多遥远,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;不管相逢在什么时候,我们是永远的朋友
这个春节,我不再想玩手机,而想静心的读几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