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环境保护是人与自然的互动
张天元先生一路之上看到的是真正的自然,神秘的、宏阔的、美丽的,或者还有恐惧的
他和队友与环境相互依靠,又相互战斗
这是一种隐喻,一种哲学上所讲的二律背反式的隐喻,从中可以看到生命的尊贵——不仅人是尊贵的,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都是尊贵的
看看人家高官、富翁,住洋房,开华丽车,吃香的,喝辣的,有些人一顿饭的花销,够咱们那些贫民收入半年的
看看本人,艰难坎坷的格式,明显即是个叫花子,发觉仍旧挺丢人的
太虚渺渺,云汉迢迢,月儿弯弯复又圆圆
我们不如白蛇
情窦既然开了,就找个人来爱
寂寞既然来了,就找个人来对抗
爱他的一切,爱他的无为,爱他的懦弱,爱他的无知
假装瞅不见他背在背后的手掌心里攥的那把松子糖
低了头颈微笑着左猜猜,右猜猜,然后求他告诉自己
遥想十几年前,在山中,也是秋
漫山野的树木仿佛绿得不耐烦了,于是,枫树、橡树、柿树、海棠、梨、白杨……便都换上了或红、或紫、或黄的秋服
走进山中,绿树间时而闪出一片金色的向日葵、红艳的老来红;山坡箐边,不经意又会撞见一块块雪白的荞麦花、黄灿灿的包谷
伫立山巅,极目四望:远山、近壑、近壑、高坡、深涧,绿一片、红一块、黄一抹,白一溜、紫一线……诸色错杂纷呈,像哔加索的油画,又像巨大的调色板
“马穿山径菊初黄,数峰无语立斜阳
棠梨叶落胭脂色,荞麦花开白雪香
”——稍不留意,又走进了古诗中
金色是秋,成熟是秋,收获是秋
对秋,真是情有独钟,常想:人的一生,有如四季,少年是春天,青年是夏天,中年是秋天……认识秋,要到人生四十后,人过四十,就进入了生命之秋
经过浪漫无知的春,浮躁多梦的夏,秋的灵性开始主宰自己的命运
像庄稼到秋天成熟,人到中年就有可能走进辉煌
春是诗,夏是散文,秋是小说,冬是戏曲
诗是一点灵感,散文是一种情绪,只有小说和戏曲,才出故事,才能塑造出人物
季节的秋短暂,生命之秋漫长
秋不是愁,是火,是热烈,是成熟
面对秋,情万种,走进秋,金光铺前途